返回

新闻详情

首页

墨大蝉联澳洲榜首,悉尼科大逆袭进全澳前8!202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解锁澳洲高校新格局

2025年10月9日,202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(THE)世界大学排名正式发布。这份覆盖全球115个国家/地区、2191所高校的权威榜单的核心价值,在于其“多维度、精细化”的评估体系(WUR3.0方法论)。2026年排名延续了18项绩效指标的设置,其中“研究质量”(权重30%)、“教学”(29.5%)、“研究环境”(29%)三大维度合计占比88.5%,直接决定高校排名的核心竞争力。——澳大利亚高校实

2025年10月9日,202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(THE)世界大学排名正式发布。这份覆盖全球115个国家/地区、2191所高校的权威榜单的核心价值,在于其“多维度、精细化”的评估体系(WUR3.0方法论)。2026年排名延续了18项绩效指标的设置,其中“研究质量”(权重30%)、“教学”(29.5%)、“研究环境”(29%)三大维度合计占比88.5%,直接决定高校排名的核心竞争力。——澳大利亚高校实现“头部稳固、中游爆发”的亮眼表现,而中国高校则以“集体突破、强势领跑”的姿态,成为推动格局变革的核心力量。



一、整体表现:6所高校跻身全球百强,数量稳居亚太前列

2026年THE排名覆盖全球115个国家/地区的2191所高校,澳大利亚共有多所院校上榜,其中6所高校成功跻身全球前100强,数量在亚太地区仅次于中国(含港澳台)和韩国,展现出强劲的“头部梯队”实力。从排名分布来看,澳洲百强高校覆盖“顶尖领跑”“稳定中坚”两个层级,且多数院校在核心评估指标(教学、研究质量、国际展望)上表现均衡:

顶尖领跑层:墨尔本大学以全球第37名蝉联全澳,是澳洲唯一进入全球前40的高校,其“研究质量”(领域加权引用影响力91.6分)和“国际展望”(国际学生与学术人员比例近满分)指标尤为突出,同时在泰晤士、QS、软科三大排名中同步拿下“澳洲三冠王”,成为澳洲高等教育的“标杆院校”。

稳定中坚层:悉尼大学(并列第53名)、莫纳什大学(并列第58名)、澳大利亚国立大学(并列第73名)、新南威尔士大学(第79名)、昆士兰大学(并列第80名)均稳定处于全球50-80名区间,其中悉尼大学较去年进步8位,新南威尔士大学进步4位,进步动力主要来自“教学声誉提升”和“产业合作深化”(师均行业投资研究收入同比增长12%)。


二、分层亮点:中游院校“破圈”,非八大高校实现排名跃升

除了传统“八大名校”的稳定表现,澳大利亚中游院校在本次排名中迎来“突破性时刻”,多所“非八大”高校凭借特色发展打破排名壁垒,成为本次排名的“黑马”:

悉尼科技大学:排名较去年提升9位,跃升至全球第145名,超越阿德莱德大学、西澳大学等传统名校,跻身全澳前8。该校优势集中在“产业合作”指标,师均专利数量位列全澳前三,应用型研究成果转化率显着,体现出“非研究型大学”的特色竞争力。

麦考瑞大学:进步幅度更大,排名前进12位至全球第166名,全澳第9。其核心突破点在“研究环境”指标,人均科研发表量较去年提升8%,在商科、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影响力持续增强。

其他中游院校:迪肯大学、昆士兰科技大学(QUT)稳居全球201-250名区间,RMIT大学、乐卓博大学、斯威本科技大学等则保持在251-300名区间,形成“阶梯式发展”的中游梯队,丰富了澳洲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。



三、全球格局:英美垄断顶尖,中国高校成“最大变量”

尽管澳大利亚高校表现亮眼,但全球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仍集中在英美与亚洲之间。本次排名中,英美高校继续垄断全球前十,但中国高校的“全面爆发”已成为重塑格局的关键力量。


英美:顶尖地位稳固,整体优势渐弱

英国牛津大学毫无悬念地实现“十连冠”,以98.2的总分(满分100)继续领跑全球,其在“研究声誉”“学术引用”等指标上均接近满分,展现出难以撼动的传统优势。美国则有7所高校跻身全球前十,麻省理工学院(第2)、普林斯顿大学(并列第3)、哈佛大学(并列第5)等依旧是全球学子的顶尖选择。

不过,英美高校的“整体优势”正逐渐减弱。美国进入全球前500名的高校数量降至102所,创历史新低;英国除牛津、剑桥外,多数罗素集团高校排名波动不大,缺乏突破性增长。这种“头部稳固、中后段乏力”的态势,与亚洲高校的快速崛起形成鲜明对比。

从全球视角来看,2026年泰晤士排名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:全球高等教育正从“英美单极主导”向“多极竞争”转变,亚洲尤其是中国高校的崛起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。未来,如何在“研究创新”与“国际化”之间找到平衡,将是所有高校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课题。



澳大利亚名校大全